外地信徒“当地化”,存在哪些挑战?

作者: 穆熙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07 09:31:37
分享与播放
配图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国内流动人口3.7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6%;2021年进一步增加至3.85亿人。这样的数据,给人两个非常直观的看见,那就是国内流动人口非常大,史无前例;而且,还在不断进行。

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教会来说是个福利,因为可以承接大量的流动信徒,不用怎么努力,都会有一些已经信主的外地信徒主动加入教会,推进了当地教会人数的快速增长,看起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若是有教会主动作为,抓住机会,在承接外地信徒的同时,再主动向流动人员传福音的话;那么不仅意味着教会在主动践行主耶稣的大使命,对于教会而言也是福上加福,会有更多的外地信徒加入教会之中。

当然,有时候机遇也是与挑战并存,享受了福利,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就如同当地社会一样,大量外地人员流入,有助于经济发展,给各行各业注入了发展活力。当然,一些问题也伴随而出,如外地人员子女的当地就学、社会保险福利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单是很多流动人员面对的问题,其实,也是当地社会面临的问题。因为一旦无法解决,那么将难以留住想融入当地却又难以留在当地的外来人员。因此,一些人口流入地将外来人员的市民化作为目标。如此,不仅关切了外地人的需要,也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吸引更多人才流入,扫情了障碍。

教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部分,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作为人口流入之地的教会,很多教会成员都是外地人,所以也同样面临着外地信徒本地化、当地化的问题。那外地信徒“当地化”,又存在什么样的挑战,或者说当地教会又要扫清什么样的障碍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个是从当地教会的角度来看。外地信徒中的一部分有志于留在当地,并且也为留在当地做好了准备,比如户籍迁入、买了房、交了社保、子女当地入学等。当然,也有些信徒并无意愿扎根于当地,便没做什么准备。

对于有意愿融入当地,并做了相关准备的信徒来说,教会也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更好、更深地接受他们,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聚会的阶段。那有什么可深入的呢?具体要有什么表现呢?

一个是从牧养的角度来说,要看有无进行无差别的牧养?虽然外地信徒在当地教会聚会,也被登记在信徒名单中,但不少教会仍然存在重视牧养当地信徒忽略外地信徒的问题。因此,牧养是否同等被重视乃是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二个是从服侍的角度来说,能否各司其职,不受限制?教会如同一个身体,若是当地教会把外地信徒视为身体中的一份子,那么必会考虑一个问题,他们应当有什么样的服侍?以及如何按照他们的恩赐、才干进行不受限制的安排?

三个是看能否成为管理者或是其中的一员?外地信徒能否进入教会的管理层,如各团契的负责人、各服侍队伍的核心成员,乃至于教会管理中的一员;其实,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教会对外地信徒的接纳程度如何。

当然,单有教会也是不够的,因为这乃是双方面的事情,信徒也有要面临的挑战,以及要扫清的障碍。那么,对于那些积极要融入当地教会的外地信徒而言,又当要怎样行呢?简而言之,也可有三个方面:

一个是以“客人”的心态去看待当地教会,还是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当地教会?这点很重要,因为若是在当地教会聚会,却又自以为是客人,那就是人在心不在;如此,首先要改变心态,否则,就谈不上进一步的融入。

二个是看“奉献”在哪里?这当然包括时间恩赐、才干的奉献,也包括金钱的奉献。有些信徒虽然在当地教会聚会,却把金钱奉献给家乡教会;虽然家乡教会可能更需要金钱,但却也表现出了对当地教会委身的缺乏。

三个是看能力如何?生命光景如何?当地信徒与本地信徒在信仰光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一个就是本地信徒的属灵生命更为成熟、老练,恩赐等方面也更为突出。这对外地信徒而言是个挑战,也是个激励,得更为努力提升。

解决问题的前提之一,就是要知道问题的所在。有些外地信徒的“当地化”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对此趋势,教会也当参与其中,因为外地信徒不仅需要在社会中走向市民化,也需要在教会中“当地化”。当然,这个“当地化”并不是指语言、风俗习惯的当地化,乃是牧养、服侍,乃至于话语权的当地化。

此外,也要知道外地信徒的“当地化”,并不是一方的事,乃是信徒、教会双方的事,甚至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事,只有多方努力,才能促使外地信徒更好的融入当地教会,当地教会也才能更深的服务于信徒。同时,也只有双方更深的融入,那么也才能为共赢、进入新局面扫清障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