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息中重塑工作的意义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1 10:36:51
分享与播放
安静

不少基督徒成为一个守安息的人,并非出于属灵的自觉,而是被逼到绝境。要么守安息,要么枯竭至死。这个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某一日我们突然发现:越是拼命工作,成效反而越差。

我们常像陀螺般转个不停,生活被一环扣一环的任务缠绕。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整个系统就会崩塌。工作结出的果实干瘪、畸形,毫无生命力。多数时候,我们只是被一种恐惧驱赶:害怕停下,害怕落后,害怕被看见无能。

有些人曾为连续一个月没休息一天而感到自豪,拿它来炫耀。但这样的工作强度,会让身体和灵魂迟早会反抗。工作成了吞噬我们喜乐的黑洞。我们看似忙碌,实际上怠惰。常常一整天伪装在“勤奋”的姿态中:打开电脑无聊地浏览、与人闲聊,假装工作。每次度假,也不过是把自己彻底掏空。最受损的,是内心。判断力模糊,情绪崩裂,易怒、多疑、自义、阴郁,甚至失去真正的朋友。对于我个人而言,当我被工作压榨,直到某天,我终于醒悟,上帝让我看到,当我不守安息,便会被耗尽。

我不是机器,而是儿女

上帝用尘土造我们,我们终究是尘土。使徒保罗说我们不过是瓦器,尘土加水经火而成。我们坚硬,却易碎。因此上帝赐下安息,不只是一个日子,更是一种取向:一种承认“我不是神”的姿态。守安息,不只是停止工作,而是承认自己有限、承认上帝掌权。那是一种修补,是砌缝的灰泥。守安息,否则我们太容易破裂。

在一个把“忙碌”视为美德的文化里,安息几乎成了罪。我们怕别人说我们懒,于是拼命证明自己的价值。可那种忙碌,往往只是深层焦虑的外衣。我们以为不工作就失去身份,殊不知,真正的身份,是从神的同在里得来的。“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46:10)这节经文是一个命令。要“知道”他是神,就必须“休息”。有些认知无法靠努力获得,只能在静默中领受。

安息日既是一日,也是一种心境。它不仅是日历上的时间,更是心灵的方向。守安息,是进入神的节奏。我们太容易陷入自己的节奏——追赶、计算、比较、焦虑——而上帝在邀请我们重新调频:“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这句话不是对闲人说的,而是对筋疲力尽的工作者说的。上帝并不叫我们逃避世界,而是让我们先在他里面安息,然后再回去工作。

有时我们以为“休息”就是什么都不做,但圣经中的“安息”远比“放松”深刻。那是一种回归,回到造物主的怀抱,让生命重新接上源头。正如电器脱离电源就无法运作,我们若脱离上帝,也只能靠自己微弱的能量维持。守安息,是为了重新接上神的生命之流,让他成为我们的动力,而非凭己力去推石上山。

在我最疲惫的时期,我甚至对祷告和敬拜都失去了兴趣。直到我学会守安息,停止“为神”做事,单单“在神里”停留。那时我才明白,上帝不需要我的表现,他要的是我的心。守安息,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回到身份,我不是机器,而是儿女。

安息先于工作

很多人问:既然要安息,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工作?恰恰相反。安息不是工作的对立面,而是工作的根基。没有安息的工作,最终只会生出焦虑、倦怠、愤怒和空虚。在神里面的安息,使工作重新成为祝福。

圣经从《创世记》一开始就揭示了这种节奏。上帝工作六日,造天地万物,第七日安息。那不是因为他疲倦,他为了设立一种秩序:安息先于工作。仔细看创世记,人被造在第六日。也就是说,亚当的第一天,不是工作日,而是安息日。人是从安息开始的,不是从劳作开始。上帝先让他与自己同在,然后才呼召他去修理看守伊甸园。

这就是上帝的节奏:先在他里面安息,再出去工作;先领受,再付出;先静默,再言说;先被爱,再去爱。当我们跳过安息,直接投入劳作,我们便试图凭己力完成神的托付,结果就像西门彼得那夜,“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路5:5)直到他依从主的话下网,才满载而归。真正的能力,不在劳力,而在信服;不在拼命,而在依靠。

教会里常有人说要“做主的工”,但我们往往误解了“主的工”的范围。我们以为那指的是传道、讲道、宣教这些“属灵”的事,而忽略了生活中普通的工作。其实,圣经从未把世俗工作与属灵工作分开。保罗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西3:23)

当一个母亲用爱心准备一顿饭,当一个教师耐心教导学生,当一个木匠专注打磨桌角,当一个清洁工默默打扫街道,若他们心里存敬畏神的心,这一切都能成为敬拜。主的工作,不只是做神圣的事,而是以神圣的方式做凡俗的事。当耶稣为门徒洗脚时,他没有讲道、没有行神迹,只做了一件卑微的小事,但那件事彰显了他爱的极致。他告诉我们:“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约13:15)若连神自己都不羞于服侍,那我们在最普通的岗位上,也能显出他的荣耀。

安息的自由

上帝并没有要我们放弃世界,而是要我们带着他的安息进入世界。《以赛亚书》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30:15)但人却回答说:“不然,我们要骑马奔走。”多少时候,我们也像这样。以为解决之道是“跑得更快”,以为逃离、辞职、换地方就能得安息。可是,若心没有安息,无论逃到哪里,焦虑都会跟着我们。

上帝的邀请出人意料:不是逃避压力,而是在他里面得安息。大卫在患难中写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23:1-2)注意,这里的动词不是“命令我去工作”,而是“使我躺卧”。这是牧者的主动动作。他知道我们需要停下。只有先被他安顿,我们的工作才有生命力。只有在神里面得安息,我们的劳作才不会成为奴役。只有从他的平安出发,我们的工作才不再是焦虑的延伸,而是爱的流露。

对于基督徒而言,安息的一天也是主日这一天,这天我和家人聚会、休息、安静地祷告。这份安息修复了我破碎的部分。怒气消散,思绪清晰,甚至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安息让我们不再做时间的奴隶,而成为时间的管家。

安息不是奢侈,而是生命的秩序。它让我们记起:世界不靠我维持,教会不靠我撑起,家庭也不靠我掌控。一切都在神手中。当我们守安息,我们实际上是在宣告:“主啊,我信靠你;你是神,我不是。”这样的信靠,带来深深的自由。自由于绩效、自由于比较、自由于人眼的期待。我如今知道,守安息并非损失,而是回到真正的丰盛。

安息不是一项律法任务,而是一份礼物。那是上帝给他儿女的节奏,让我们在他的恩典中呼吸。所以,当你疲惫不堪,当你觉得生活像陀螺般转个不停,当你连祷告都提不起劲时,请听那温柔的声音:“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得安息。”先在神里面安息,然后再去工作。因为真正的工作,从安息开始;真正的安息,使工作成圣。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