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调,何尝不是赞美

作者: 林秉强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0 15:21:12
分享与播放

那天,在诗班的队伍中,一个音符像迷路的孩子,微微偏离了既定的轨迹。空气中泛起不易察觉的涟漪——有人低头抿嘴,有人交换眼神,还有人事后严肃地低语:“这是对神的不敬,没有好好预备。”然而这批评声,比那偶然的走调更让人心颤。它迫使我们面对一个深沉的疑问:那些被赋予有限音乐恩赐的人,难道就被剥夺了赞美的权利吗?答案,在十字架的微光里,温柔而坚定地浮现。

我想起一位老弟兄曾颤抖着声音领唱《近主十架歌》的场景。他的声音沙哑,音律飘忽,几乎不成调子。但当唱到“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时,他眼中闪烁的泪光,让所有的不完美都化作最真实的献祭。在那一刻,我们听见的不是声音的瑕疵,而是灵魂深处最真诚的颤栗。

敬拜的真谛,从来不在音律的精准,而在心灵的坐标。那位创造耳朵的神,难道会听不见心灵深处最真实的震动吗?祂所悦纳的,不是完美的表演,而是带着伤痕的真诚。在神的耳中,一个因全然投入而微微颤抖的走调,远比千万个精准却冰冷的音符更为动听。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神面前,何尝不都是“走调”的生命?我们的爱常常掺杂自私,信心总伴着怀疑,盼望也时而被阴云遮蔽。我们生命的旋律,没有一刻能完全对准那绝对的“基准音”——神的圣洁。然而,神并未因此掩耳不听。祂在基督里,温柔地收纳了这一切不完美的和声。因此,那个在诗班中尽力却仍唱不准高音的姐妹,她的献诗,恰恰成了我们与神关系最真实的写照:不是因着我们能,而是因着祂肯收纳。

当窃笑在会众中泛起时,我们究竟在笑什么?或许,我们笑的正是自己生命中那些不愿承认的“走调”之处;我们将敬拜的祭坛,不自觉地变成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将本该彼此搀扶的共同体,化作了相互评判的竞技场。一个健康的属灵群体,最美的标志不是从不走调,而是如何温柔地拥抱那走调的声音。是报以理解的沉默,在心中默默为他补全那残缺的旋律?还是投去锐利的目光,将那献祭的羔羊视为有瑕疵的次品?我们的回应,恰恰映照出自己生命的深度与温度。倘若你的耳朵敏锐,能捕捉到每一个偏移的音符,请为这份恩赐感恩,然后,用它去聆听旋律之下的心灵。

让你的敏锐成为理解的桥梁,而非评判的利刃。圣经提醒我们圣经提醒我们:“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5:19)这关键的乃是“口唱心和”——是心灵在真理中的同频共振。早期教会在昏暗的地下墓穴里低声吟唱,时常走调,时常忘词,但那些“不完美”的歌声却穿透石墙,震撼了整个罗马帝国。因为他们献上的不是艺术的精品,而是带着生命温度的祭物。

同样,倘若你正是那位常常“跑调”的歌者,请千万不要停止你的歌唱。你的赞美,不是因着你的音准,而是因着祂的配得。你献上的,是信心的操练,是“虽不明白,仍愿赞美”的顺服。请相信,圣灵正在每个真诚的心灵中温柔运行,如同一位慈爱的调音师,将我们笨拙、甚至跑调的声音,在神的宝座前调整为馨香之气。因为在永恒里,或许根本就没有“跑调”这回事——当我们的心完全向神敞开时,每个灵魂发出的独特频率,都将汇入那永恒的和声。地上所有不完全的献上,都将被谱成天上最荣耀的乐章。

到那日,我们将恍然大悟:神从未要求我们唱得完美,祂只渴望我们用心歌唱。而那在走调中依然被献上的赞美,或许,正是人间最接近天籁的声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