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督徒,我们常常把这个世俗的世界视为神不喜悦的地上之城:它充满罪恶、争斗与不公,它的价值观和我们的信仰似乎格格不入。在这样的偏见中,我们很难为这片土地祷告,甚至可能怀着拒绝、批判和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城市。我们习惯于盼望“更理想”的信徒多的地方,甚至是有着信仰背景的国家,而忽略了神让我们居住的国家和城市。
寻求巴比伦的平安与昌盛
但圣经提醒我们,这种心态恰恰是阻碍我们顺服神呼召的绊脚石。《耶利米书》29章7节写道:“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这句话对我来说,是极具触动的神圣命令。耶利米的书信一开始讲得还算容易理解:在异乡,好好照顾自己,关心同胞,维持基本的生活。但随后的要求,却让人震惊,神竟吩咐被掳的以色列人,要去寻求巴比伦的平安与昌盛,为那些迫害过自己、信奉别神的人祷告。
这种要求违反直觉,也挑战我们的情感。我们会忍不住质问:“神啊,你难道不知道这些人不敬畏你吗?你难道不知道他们曾经迫害我们吗?我们怎么可能为他们祷告,为他们的幸福求平安?”这是人之常情。然而,神通过耶利米清楚地向我们表明,祂不只要求我们在世俗的城市生存,更要求我们成为祝福的管道。我们要像为自己求好处那样,为这片土地祈求平安与繁荣。
这不是一种消极的忍耐,不是咬牙混日子的生存策略,也不是算计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神呼召我们,就在我们所处的城市、社区,好好生活,好好爱人。在现实的处境中,这意味着要爱那些不爱你的人,服侍那些与信仰背道而驰的文化与群体。换句话说,神呼召我们超越自我、超越偏见,成为平安与祝福的使者。
让爱与平安通过我们流向城市
想想今天的我们:社区中是否也有一群“难以相爱”的人?他们思想方式不同,背景或世界观与你格格不入。也许是邻里间的摩擦,也许是同事或朋友间的隔阂。神仍然呼召我们去结交他们、关怀他们、为他们的平安祷告。因为当我们真心寻求所在城市的平安与昌盛时,不只是关注自己的舒适与安全,而是在尊重邻舍的尊严,关心他们的福祉,并为整个社区带来祝福。
实践这种祷告,可能意味着我们不再退缩,不再抱怨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可能意味着积极融入社区,而不是逃避现实。每个人“寻求平安”的方式不同,有人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有人关心邻里老幼,有人参与环境保护或社会公益。形式各异,但原则相同,顺服神的呼召,让爱与平安通过我们流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呼召也提醒我们:不必等到城市完全理想,我们也不必等待环境完美。即便现实不如意,神仍在工作。我们可以先按照神的话语行动,种下平安与祝福的种子,哪怕看不到立即的成果。这种顺服有点像信心的“提前生活”,在还未完全感受到神的赦免、平安或释放时,我们就先行出来活出祂的应许,因为祂正在背后悄然作工。
以色列人被呼召去信实、去结果子的起点,极为平凡,就是他们被掳的地方。他们不需要显赫的地位、丰厚的财富或完美的住所,只需相信神就是他们的供应、引导与保障。即便在流亡之地,神的子民仍然可以在祂所放置的地方建造、播种、传扬福音。耶和华如此应许:“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和华说:我必被你们寻见,我也必使你们被掳的人归回,将你们从各国中和我所赶你们到的各处招聚了来,又将你们带回我使你们被掳掠离开的地方。这是耶和华说的。”(耶29:10-14)这不仅仅是关于美好未来的承诺,也是宣告神不变的计划与同在。今天的我们也是如此,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城市,无论环境如何,祂都在聆听、供应、引导,等待我们迈出信心的第一步。
让平安与善意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那么,如何具体地为城市祷告呢?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为社区和平祷告。不仅为没有冲突的环境祷告,也为冲突中的人祷告:邻里摩擦、社会争端、家庭矛盾。求神赐下理解、和睦与公义,让城市的居民彼此尊重、彼此包容。
2、为城市的领导者与决策者祷告。不论是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还是学校教师,都求神赐智慧、公义与怜悯。让他们的决策不被私利或偏见蒙蔽,而能真正造福城市的每一个人。
3、为弱势群体祷告。弱势群体包括贫困者、孤独者、病患者、老人、儿童。求神的怜悯触及他们,让社会关怀流向每个角落。作为信徒,我们也可以参与实质行动,用爱支持、关怀、帮助。
4、为城市的文化、教育与价值观祷告。求神引导教育与文化环境,使其传递真理、善良与美好。祈求社会有更多机会让人学会尊重、责任与爱。
5、为教会自身祷告。教会是城市中祝福的管道。祈求神让教会活出圣经的呼召,不偏离福音,成为平安与盼望的源泉。
祷告的最终目标,是让我们成为城市的祝福,使平安与希望通过我们流入邻舍的生活。正如耶利米所说,当城市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城市的昌盛与居民的安宁,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信徒行动与祷告的结果。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不再仅仅抱怨问题,而是主动投入改变。不再等待理想环境,而是在神所放置之地扎根。不再只关注自己的舒适,而是尊重邻舍、关怀社区。不再用批判眼光看世界,而是用祝福和恩慈改变环境。
为城市祷告,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日复一日的习惯。无论是默默在家中祷告,还是走进社区做实际行动,都是顺服神、体现信仰的方式。就像以色列人被掳在巴比伦,他们无法改变整个帝国,却能为自己的城市、家庭、社区祷告,顺服神的带领而活出祝福。
最终,这不仅改变城市,也改变我们自己。我们在祷告中学会耐心,学会宽容,学会爱那些难以相爱的邻舍,也在行动中彰显信仰的力量。城市的平安与昌盛,不再只是远方的期望,而是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个选择中显现。
弟兄姊妹,让我们在居住的城市扎根,带着盼望、平安与爱祷告与行动,让这片土地因我们的祷告而蒙福。在祂的带领下,我们可以在现实的城市中活出天国的祝福,让平安与善意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