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牧者”两种身份彼此映照

作者: 慕理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9 10:51:26
分享与播放

作为女性传道人,尤其是成为母亲之后,生活的挑战远超想象。

孩子八个月大时,我曾外出学习三晚四天。回到家,孩子一直盯着我看,婆婆将他抱近,我伸手想抱他,他却突然转身爬回奶奶身边。还有一次,我连续外出八天,再见时他没有扑向我、没有说想念,而是转身进房、关门,不肯让我进去。更有无数个深夜,哪怕已过十点,他仍一遍遍问:“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我想妈妈……”听到一点动静就急忙问:“是不是妈妈回来了?”直到亲眼看见我,才终于肯安心睡去。

眼泪和愧疚成了我夜里的“摇篮曲”,自我怀疑与自责如影随形,我几乎失去了内心的平安与喜乐,两个身份都让我感到无力。

直到有一天,在去教会的路上,这个问题又一次浮现心底。当我向上帝呼喊时,一个念头突然照亮了我:孩子对妈妈的呼唤,岂不也正是羊对牧人的呼求吗?上帝藉着孩子的需要,也在唤醒我——作为妈妈与牧者的双重使命。

以往,内疚消耗着我,疲于在两个角色间拉扯;而从那一刻起,我不再视它们为对立,而是同一呼召的不同体现。

孩子的呼喊,让我真正看见主的羊群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孩,渴慕关怀与喂养。过去,我总把信徒看作成年人或长辈,虽知道个人灵命光景不同,却仍惯用成人的方式带人认识耶稣。如今,因材施教于我变得鲜活而具体。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陪伴、耐心、温柔、包容与倾听——如今我以同样的方式去喂养主的小羊。牧养,因此有了温度;羊的真实需要也被更深体会。

在牧养中,我学会了等待、交托与仰望。我负责浇灌,叫生命生长的,是上帝。回过头看,养育孩子,何尝不是如此?

我从被上帝牧养、再去牧养群羊的经历中结出恩典的果子,也使我的孩子尝到了甘甜。十年前,我曾立志做“虎妈”,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如今,我只愿默默浇灌,不拔苗助长,因为我深知这是上帝的工作。

我终于明白,平衡的关键不在于“平均分配精力和时间”,而是在每个当下的全然投入——陪孩子时,放下事工的焦虑;牧养时,带着母亲的温柔。让两种身份彼此映照、彼此支撑,而非彼此拉扯。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