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哀恸中带着盼望前行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3 11:27:06
分享与播放
盼望

过去几年,我目睹了家人的离世,也目睹教会好几位长辈离世。即便是基督徒,我们面对病痛、悲伤、苦难与死亡仍是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是可怖的。它们摧残人性尊严、破坏人类社群、阻碍生命繁荣。当苦难临到时,我们当如何面对?尽管我们会面对很多不舒服和挑战,但对于顺应圣灵的人,纵使死亡也能成为通往真实、医治与希望的入口。

天天背起十字架

耶稣亲口告诫即将肩负大使命的门徒:“在世上你们有苦难”,并且跟随他之人“在世上要受更多逼迫”。耶稣明言,跟随者及引领他们的人将遭受迫害、毁谤甚至死亡。他从未应许人间坦途,反而要求门徒天天背起十字架。

基督徒同样会经历世人共通的病痛悲伤。我们也会遭遇流产噩耗、关系破裂、重病诊断、失业打击、诬陷诋毁、众叛亲离。当苦难降临,与其空唱“难题消散”,更真实的回应是带着哀歌与抗争的信靠。

若耶稣会在挚友拉撒路墓前悲愤交加(约11:1-37),若保罗敢向死亡叫阵嘲弄“死亡的毒钩在哪里?”(林前15:53-57),神岂会要求我们对死亡麻木微笑?病痛死亡本非伊甸园的造物,也绝不会存在于新天新地(启 21:1-5)。这些本是闯入神喜悦花园的不速之客。正如身体通过呕吐发烧排斥病毒,我们的灵与肉也在本能地抗拒苦难死亡。

约伯的故事广为人知,这位遍体鳞伤的义人承受了十个儿女同时殒命的锥心之痛。“他必杀我,我仍信靠”的宣言常被传颂,但紧接的下文却多被忽略:“我在他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伯13:15)

诗篇中同样充满了哀歌、抗争与诘问。大卫这位政治领袖、合神心意的君王曾呼喊:“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诗13:1);“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诗142:2);“无人眷顾我”(诗142:4);“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诗22:1)。最终,约伯与大卫,一位是社群支柱,一位是一国之君,都基于对神属性的认知来诠释自己的感受。当大卫向自己的灵魂发问“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时,他是在向自己宣讲:“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们未曾压抑对苦难死亡的感受,反而勇敢地将这些情绪倾注于祷告,让愤怒、悲伤与泪水成为神所设计的释放阀门。

遵循约伯、大卫和耶稣的范式,历代都有忠心的哀恸者。耶鲁大学教授伍斯特福在爱子埃里克登山遇难后,在《爱儿挽歌》中写道:“神啊,当你任凭苦难将我们撕裂刮擦,信心该如何持守?你任凭血河奔流,痛楚成山,呜咽化作人类共同的哀歌,却未见你伸手干预。你任凭无数爱的纽带被生生折断。若你未曾离弃我们,请向我们显明。我们侧耳倾听。”

牛津大学教授路易斯在痛失爱妻乔伊后,于《卿卿如晤》中祷告出心碎与困惑:“此刻,神在哪里?当你欢欣雀跃,觉得无需他存在,甚至视他的召唤为打扰时,若你回转归向他,反会觉得被他张开双臂迎接。但当你走投无路转向他时,却发现门扉紧闭,门闩重重落下。此后,唯有沉默。你等待愈久,这沉默便愈深刻……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在顺境中他如统帅般临在,在患难中却缺席不见?”

我们看到,耶稣曾哭泣,也曾震怒。他斥责病痛、悲伤、苦难与死亡。我们也能如此,更当如此。在这个被罪与悲伤侵蚀的困顿世间,这正是我们践行领导力的方式。正如耶稣让我们能自由盼望即将焕新的世界,他也让我们能自由直面所处这堕落世界的真相。

成为医治者

虽然耶稣邀请我们与他一同真实地抗争、为破碎与痛苦哀恸,但他更邀请我们进入救赎与希望。在轮椅上度过数十年的琼妮(Joni Eareckson Tada)说道:“有时神会使用他所恨恶的,来成就他所挚爱的。”若说谁有资格讲这句话,非琼妮莫属。神憎恶她的轮椅远胜于她本人,因那轮椅上承载着对他创造秩序的践踏。但神确实深爱着因她带给千万人的激励与希望。琼妮的故事与事工持续为无数残障人士带来曙光,更激励许多人在自身破碎中寻觅神的救赎。

史蒂文·柯蒂斯(Steven Curtis)夫妇也彰显了神的医治恩典。他们在2008年5月的事故中失去了女儿马利亚。史蒂文全家至今仍深切感受着这份失去,但对心碎最好的回应,是加倍投入“展示希望”事工,这个由他们创立的非营利机构,已帮助无数孤儿找到“永恒家庭”。千万人被这份从破碎中升腾的救赎之力触动。

还有华理克牧师与妻子凯怡,在儿子马太因精神疾病悲剧性离世后,他们坦诚宣告:“我们不再是从前的自己”,“旧的华理克与凯怡已逝”。他们将哀恸之力倾注于帮助如马太一样的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人们。对儿子生死最深刻的回应不是绝望,而是这句充满圣经勇气的宣告:“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琼妮、史蒂文夫妇与华理克夫妇诚实地展露了自己的破碎,同时以伤痕引领我们窥见经由苦难而来的医治。

与他永活

这些故事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远观他人的痛苦,而是邀请我们正视自己的裂缝。每一个在信仰中挣扎、在黑暗里哭泣的人,都能在他们的生命中找到一种被理解的回声。正是在这份彼此看见、彼此承担的真实中,我们才得以慢慢迈向那条通往盼望的道路。

我们可以用哭泣、哀恸来面对这个世界,但不要像没有指望的人那般哀伤,而要如同知晓故事结局之人,更确切说,是如同知晓永恒篇章如何开启之人:“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 21:3)

当舞台倾颓、影响力消逝,当属于我们的离别最终来临,我们仍可以在风暴中心鼓起勇气。因为正如 C.S. 路易斯在《开往天堂的巴士》中提醒我们的:世人的致命误解在于,以为现世的痛苦深重到任何未来的福乐都无法弥补;却不知一旦天国真正降临,它将逆转一切、溯及既往,甚至连我们生命中最锋利的剧痛,也会被炼化为荣耀。换言之,现实的哀恸从不是故事的句号,而是那日得以展开的终极伏笔。届时,我们将被主亲自唤醒,并发现曾经的黑暗早已被永恒之光更新,与他永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