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县的张x豪案件开庭审理,此事引起大家的热议。张x豪,原是一位高三学生,在本县第一高中就读。去年,他被一位36岁男子故意驾车撞飞68米。据他母亲所说,撞他的车子上还有孩子的头发。经过一年的抢救,现如今他已去世。一个高三的孩子,本是花样年华,究竟是什么原因遭人恶意撞死?
据一些知情人讲述,这两家因为土地问题有旧怨,这种矛盾甚至延续了两代人,关系一直不好。因此,肇事男子就将怨气撒到了这个孩子身上。据悉,他本来只是想将孩子撞伤、撞残,没想到竟然撞死!但我们必须严肃追问:即便只是想将人撞伤、撞残,这种伤害他人的行为,难道就是被允许的吗?
人需要对生命予以基本的尊重,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我们理应保持冷静和理智,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愤怒和仇恨冲昏头脑,做出伤害生命的极端行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拥有平等且不可侵犯的生存权利,这种权利绝不应该因为任何恩怨、利益冲突而被轻易剥夺。当一个人心中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就如同在悬崖边行走,随时可能坠入毁灭的深渊,不仅会给他人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也会让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最终在悔恨和法律的制裁中度过余生。
有人说,肇事男子施暴的导火索,是张x豪家有人曾对他恶语相向,咒骂他们家以后会断子绝孙。而他已36岁,还没有找到媳妇。这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又加上上两代人一直有旧怨,多重情绪叠加之下,他就驾车撞对方家的孩子来泄愤。不论这些人说得是否属实,但采用这样极端的方法报复,就合理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做法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我们应当明白,生命的价值远高于任何物质利益的纠葛和一时的情绪宣泄,只有心怀对生命和上帝的敬畏,才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也才能让整个社会充满温暖与和谐。这种敬畏并非简单的宗教信仰,而是对生命本质的尊重与珍视,是在面对矛盾时选择克制与宽容的内在力量。当我们学会用理解化解隔阂,用沟通替代对立,用善意消融怨恨,就能避免让个人的负面情绪演变成伤害他人的利刃。社会的和谐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守护好心中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将冲突化解于萌芽,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多一份温度,少一份戾气,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安全感与幸福感的生活环境。
案件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感触很深,就是肇事男子也聘请了律师为其辩护。他起初自称是精神有问题,但特地要求做了精神鉴定,结果并没有任何问题。现在一审之后,律师和肇事男子又一口咬定:“自己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于一位律师,按理说应该是帮助受害人,可没想到为了钱竟然帮助故意杀人的凶手钻法律的空子,以此逃脱或减轻法律的制裁。
我们不禁要问:公正在哪里呢?不得不说,有些人常常为了自己私欲,而选择无视良知的重量,在利益的天平上轻易倾斜了道德的砝码。当职业操守沦为谋利的工具,当法律的严谨被别有用心地解读扭曲,那些本应维护正义的角色,反而成了良知的对立面。这种为了私欲而践踏底线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者及其家属,更在无形中侵蚀着社会大众对公平正义的信任基石,让人们不禁拷问:当善良与规则被私欲裹挟,我们该如何守护那些不容侵犯的公义底线?
人还是应该敬畏上帝,只有对上帝常怀敬畏,才能真正在纷繁复杂的欲望世界中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在道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无论外界如何喧嚣,都能守护好内心的那份纯净与正直,让良知始终成为行为的指南针,让正义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汇聚成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强大力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乡镇教会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