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同工在做圣工时一定要多些灵活性,正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对不同信徒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不能一味地按照既定流程和模式去处理。不然,最后不仅不能做好圣工,还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和侍奉的意义。
某教会要举行洗礼仪式,有一位慕道友前期也都参加了慕道学习,但因为突发病症,在受洗的时间上出现了困难,他身体状况极差,根本无法按照原计划,在教会安排的统一时间受洗。他的家人托人给他挂了某大医院的专家号,要尽早接受手术和治疗。因为与教会定的受洗时间只相差一天,他就想着教会的牧师能不能先给他单独受洗,想着若是这次不受洗,毕竟要做大手术,从治疗到恢复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教会有位年轻的同工,也是全职侍奉人员。竟然对这位慕道友的家人说:“那你看看能不能把手术推迟一下,重新挂一个号,等明天受洗结束后再去医院?”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也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医院做手术,手术时间岂是我们想改就能改的吗?不仅如此,这个专家号还是托人好不容易才挂到的,真要是退了,后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挂上,耽误治疗的风险根本承担不起。
后来,他的家人又去找牧师,牧师欣然答应,说这是特殊情况,可以做特殊处理,上门给他受洗,他们也表示感谢。
对此,我们并不是要去批评那位年轻的同工,毕竟他也是出于对教会仪式的重视,希望每一位慕道友都能在信仰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一步。只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他或许还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对实际困境的理解。毕竟,信仰与生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而非相互冲突。在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以一颗怜悯和智慧的心,去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对待
在面对不同情况的时候,要牢记一个原则,特殊的情况可以特殊对待,一定不要过于教条。比如这位病重的慕道友,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按照常规流程前往教会受洗,此时若还坚持所谓的“标准程序”,无疑是对信仰真谛的误解。教会作为传递爱与希望的地方,更应在这些时刻展现出其包容与灵活的一面,以实际行动践行信仰中的爱心与智慧。因为他并不是故意不去,也不是因为其他的事情,确实是因为确实身患多种疾病,此次又突发急症,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等待。即便后续接受了治疗,恢复情况也仍是未知,还不知道情况如何。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会应当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是机械地遵循既定规则。可以安排人员上门服务,或者选择一个更为便捷、对病人身体负担较小的方式进行受洗仪式。这样既尊重了信仰的传统,又体现了对个体情况的关怀与理解。毕竟,信仰的核心在于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而非外在形式的刻板遵循。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变通才是对信仰真谛的更好诠释。
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还是要考虑到信徒的实际情况
在教会,不论做什么样的圣工,只要是不违反相关的原则,比如信仰原则,以及法律和相关的条例,也不会对教会和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通。请记住,教会所做的圣工,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取得业绩,比如完成什么样的指标。而是为了单单以主的爱去服侍人,使人看到主的爱和怜悯,继而将眼目转向主,以此向主归正。
也不仅仅是受洗这一件事,比如当有年老和生病的肢体不能到教会领受圣餐时,可以差派教会同工送圣餐上门(做好联系和通知的工作);又比如,有生病的肢体,可以按时上门探访和祷告。这些都是教会在面对弟兄姊妹有特殊情况时所作出的合乎实际情况的调整。
教牧同工在教会做各样的圣工时,一定要多些灵活性。不仅要用我们的热心侍奉,也要有智慧。在侍奉的过程中,要观察信徒的具体需求,了解他们的难处,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智慧做出合适的决定。这种灵活性并非违背原则,而是在原则框架内,以更贴合实际的方式去践行主的爱,让信徒切实感受到教会的关怀与温暖。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